特區(qū)報記者 方勝 文/圖
“這新裝的垃圾桶又漂亮又干凈,用起來方便,看起來舒服!”冬日暖陽下,在福田區(qū)石廈村村口、福保街道辦對面,附近居民楊紅梅腳踩踏板,熟練地把手里的垃圾袋投進了垃圾桶里。她對記者說:“你看,打開蓋子也沒有什么味道,既衛(wèi)生又時尚?!?/span>
楊女士連連稱贊的這套嶄新的垃圾桶,正式名字叫做“地埋式垃圾收集設備”,是2019年12月安裝完成、通過驗收的。顧名思義,“地埋式”就是說設備主體和垃圾桶位于地面以下,楊女士看到和使用的“垃圾桶”其實只是地面上的投放口,難怪大小要比平時常見的垃圾箱小不少而且好看得多呢。
在設備研發(fā)單位邁睿環(huán)境的工程師汪鑫平的操作下,記者得以一睹地下主體的真容:他取出三角孔鑰匙、升起操作臺,再按動按鈕之后,四個投放口連同下面的幾個大垃圾桶就緩緩地升起來了。果然,從投放口投入的垃圾,最終都墜入差不多置于2米深地下的垃圾桶里了。
“每個分類投放口都對應一個地下垃圾桶,而每個垃圾桶都有600多升的容量,那么這4個垃圾桶就足夠1萬-2萬人的小型社區(qū)使用了?!蓖赧纹嚼^續(xù)解釋道,除了引進自瑞士的液壓升降設備,這套地埋式垃圾收集設備還有許多自主研發(fā)、因地制宜的“黑科技”。
比如,在投放口的下方、垃圾桶的上方安裝有幾個傳感器:當垃圾桶的容積或重量任一值達到量程的85%時,垃圾桶就會發(fā)送清運報警,向管理人員推送清運信息,達到95%時更會停止投放響應,地面投放口液晶屏會提示無法投放;當設備感應到垃圾桶內(nèi)產(chǎn)生煙霧或溫度過高時,就會自動對垃圾桶進行滅火作業(yè);當有生命體墜入垃圾箱時,生命探測儀則也會發(fā)出提示并及時推送,提醒管理人員第一時間查看……垃圾桶還配備了生物除臭裝置,每隔一段時間自動噴灑除臭液與垃圾氣味中和反應,難怪楊女士連連說“打開蓋子也沒有什么味道”,將裝置升至地面,氣味也要比常規(guī)垃圾桶小很多。
汪鑫平介紹,這套設備外形十分美觀、時尚,跟社區(qū)融為一體,整體也可用自來水沖洗,具有較好的防雨水設計。記者特別留意到,在設備周邊設計有雨水管槽,雨水會隨著導流槽進入到雨水管網(wǎng)和集水井,集水井中雨水會被強排到雨水管網(wǎng),因此,暴雨也不會導致雨水進入到垃圾桶內(nèi)、造成污水橫流。
“這套設備已經(jīng)是3.0版本”,汪鑫平說,地埋式垃圾收集設備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,優(yōu)點在于集約土地資源之余,能避免垃圾堆積不美觀、異味熏擾等“鄰避問題”。這類設備在深圳各區(qū)已經(jīng)安裝落地示范項目,正在逐步推廣,也希望市民和單位在使用中多提寶貴建議、及時反映,共同促進垃圾分類和環(huán)保事業(yè)發(fā)展。